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特点
发布时间:2019-06-28 作者:功德铸造 浏览: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特点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是指将安全管理的方法及原理应用于建筑施工过程中,以保证工程项目在施工阶段安全、有效地进行,包括宏观国家相关管理部门和微观直接参与者(如建筑施工企业、业主或业主委托的监理机构、中介组织等)两个层面。宏观管理是一种间接的管理,也是微观管理的行动指南;而微观管理是安全管理思想、安全管理法律法规以及标准指南的体现,比较直接和具体。在实际中两者对建筑的安全生产都是必不可少的,相辅相成的,并且具有如下特点:
1.灵活性
实际中,由于在建工程项目具有较大的流动性,使得危险因素不能事先确定,从而就得要求工程项目的施工安全管理必须具有较强的灵活性来适应危险因素的变化。在建工程项目的流动性主要体现在三方面:①对于建筑企业来说,由于建设项目地点的不固定,使得项目部经常去异地进行建设施工,而且建设项目周期长、环境复杂,就造成施工流动性大,可变因素多;②对于施工人员来说,由于大部分的建筑工人是农民工,来自全国各地,故流动性也较大,而且参与人员在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更换工作地点,就加剧了流动性;③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施工工序及方法的差异,场地环境的变化,加之建筑工程的流水施工,使得施工内容是动态的、不断变化的。
2.密集性
建筑扣件主要表现在两方面:①由于我国建筑工程的机械化水平较低,对人力资源有很大的需求,劳动力比较集中,因而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首先应该重视对人的管理,如对农民工集中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等;②建设项目通常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资金比较密集,就会增加许多制约建筑项目生产的因素,如资源、法律、经济、政策等。
3.协作性
首先,在建工程项目是各参与建设的主体(涉及业主、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及相关等部门之间的协作,各建设主体之间存有较复杂的关系,需要在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合同的规范和约束下共同努力、协调一致,才能顺利完成预定的建设目标。其次,在整个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体现了多个专业领域(如工程经济、项目管理、设计、给排水、安装、暖通、法律法规等)间的协作。故在建工程的组织协调性对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危险性
高处及交叉作业较多,目前建筑物的高度一般都能达到几十上百米,其基坑深度也能达到几十米,而且在某一部位上时常会出现多个工种同时进行作业,增加了施工的危险性;强度较高,在现阶段的施工中,大量还是依靠各工种人员的手工操作和体力劳动,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和体力消耗,尤其遇到极端气候时,更易引发安全事故;环境差,施工作业多数是在室外进行的,易受天气因素的影响,并且施工场地经常出现噪音、灰尘、热量等,若出现恶劣的环境变化,就很难避免事故的发生;施工作业不规范,施工现场往往会遍布不同工种的工人同时进行作业,由于工程类型和施工流程不同,很难实现施工操作的规范化,加之环境的影响,就更难以对施工作业进行标准化规定,从而增加了安全管理及检查的难度。
5.目标明确性
在建工程的施工安全管理具有比较明确的管理目标,而施工单位又只注重对成本、进度及质量这三大生产管理目标的实现结果,不寻求过程,这恰恰给为体现在过程上的安全管理提供了机会。那么当项目具有明确的质量目标,且时间和成本资源有限时,就给施工安全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另外,由于工程项目实行的是承包模式,使得项目部负责人存有只求速度和效益,淡薄安全的观念,进而使得施工企业制定的安全生产制度不能被有效地遵循。